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金融 > 若人民币贬值,哪些行业受益?
核心观点
联储紧缩、美债上行、美元强势,市场出现人民币(6.3704, 0.0009, 0.01%)贬值担忧。若汇率走低,A股A债有何影响?
一、宏观整体:四渠道发挥作用,整体偏不利
货币收紧:贬值限制国内宽货币程度,不利债券和整体A股;稳增长背景下或更多倾向直接宽信用或结构性政策,利好高端制造、地产、基建等。
外资流出:若汇率再出现贬值,近期外资撤出的情况或难趋势性扭转,关注北向重仓的食饮、电子、医药等行业,而债市外资冲击或更甚A股。
输入通胀:本币贬值或加大当前能源价格压力,一般而言,通胀时期无论股市还是债的表现均不算理想。
出口提振:贬值在中期能够提升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进而支撑经济增长,出口大户行业受益,但这一链条发挥效果存在较长的滞后期,不一定在短期发挥作用。
二、微观行业:成本收入两端直接与外汇价格相关
生产成本方面,铁矿石、大豆、原油、等进口原料的价格因本币贬值上升,将推升钢铁、养殖等中游生产部门、以及下游航运、旅游等消费部门的成本,降低实际收入。融资成本方面,外币借款较多的行业,贬值将增加其偿债的成本和压力,尤其是短期外币借款,需要在短期内偿付,影响更为直接。上市公司数据显示,电子、农业、交运、有色、家电的美元负债率较高。
收入端,本币贬值使得部分美元收入的实际价值上升。石油化工等上游生产部门,虽然原材料价格上升,但是往产业链下游提价转嫁成本的能力较强,同时价格上升会提高产成品库存的价值,因此获益。机电、纺服、家电等部门对外出口的占比较高,贬值提升其价格竞争力。电子、通信、国际航运等海外业务较多。煤炭、有色、农产品会对涨价的进口大宗品产生一定替代作用。银行、非银等直接持有较多外汇资产,直接受益计价变化。上市公司数据显示,电子、家电、纺服、化工、新能源等海外收入占比靠前。
三、历史回溯:A股乏力,大金融与必需消费占优,债市无忧
过去十年8轮贬值周期中,A股6次出现明显走弱。银行、地产、食饮、家电等具备相对收益。国债收益率则以走低为主,汇率或更多是利率走势/经济周期的同步结果。
正文
市场预期全年联储还将加息9次,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上升至2.5%上方,美债利率也上行至2.7%上方,中美利差行将倒挂,此外美元指数(100.0648, 0.0782, 0.08%)也在向100大关冲击。这一背景下,市场开始出现对人民币贬值的担忧。如果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低,A股和债市会受到怎样影响?
一、宏观角度对市场的影响
汇率贬值,可以从货币政策、外资流出、输入通胀、出口等渠道影响国内市场。
(1)货币收紧:贬值限制国内宽货币程度,不利债券和整体A股;稳增长背景下或更多倾向直接宽信用或结构性政策,利好高端制造、地产、基建等。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稳定是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之一,因此出现人民币贬值压力时,货币政策在相应维度上会受到一定影响。历史数据上看,2015年汇改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过三段趋势性贬值,在此期间央行均未采取降息操作,资金面中枢一次抬升、一次走松、一次震荡。如果短期人民币汇率再度出现贬值压力,预计宽货币的程度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干扰。相对而言,央行采用结构性政策、定向宽信用的概率更大。目前稳增长压力较大,代表未来方向的高端制造投资、短期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基建地产更受益。
(2)外资流出:若汇率再出现贬值,近期外资撤出的情况或难趋势性扭转,关注北向重仓的食饮、电子、医药等行业,而债市外资冲击或更甚A股。
虽然汇率并非外资决策是否流入人民币资产的决定性因素,且人民币在长期来看升值方向有一定共识,但短期若出现贬值压力,外资流入节奏或受到一定干扰。历史经验看,外资流入与汇率有一定负相关关系,但不是始终成立,相对而言,债市外资对于汇率更加敏感一些。考虑到近期国内市场本身调整压力不小,叠加中美利差接近倒挂,人民币汇率若出现贬值,需要关注外资潜在的流出风险。实际上,近两个月,A股和A债均同时出现外资流出现象,这在历史上比较少见。
(3)输入通胀:本币贬值或加大当前能源价格压力,一般而言,通胀时期无论股市还是债的表现均不算理想
目前全球面临着能源价格走高的困扰,原油价格已经站上100美元,俄乌冲突未见实质性改善、资本开支限制原油供给,短期大宗商品价格仍有很大不确定性。国内PPI同比增速2月继续维持在接近9%的水平,CPI同比虽然较低,但如果油价和猪价在下半年形成共振,同样有上行压力。这个背景下,如果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贬值,可能进一步推升输入性通胀的压力。通胀会抑制经济需求,增加企业成本,催化货币收紧,逻辑上对A股和债券均不利,历史经验显示,在CPI和PPI同时走高过程中,股市表现不理想,国债收益率在早期压力更大,近几年相关性下降。
(4)出口提振:贬值在中期能够提升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进而支撑经济增长,出口大户行业受益,但这一链条发挥效果存在较长的滞后期,不一定在短期发挥作用
汇率调整,会逐步改善国内的外贸条件,机电、纺服、家电等我国优势出口行业有望获益。但是,由于这一机制发挥作用需要较长时间,受到价格粘性、订单前置等影响,未必是短期核心逻辑。
二、成本-收入角度对各行业的影响
微观角度出发,各行业的成本和收入,很多直接与外汇价格相关。
(1)成本端:钢铁、航空、旅游等中游生产与下游消费部门受制于原料成本的上升,电子、农业、交运、有色等行业受制于外币借款占比较高。
成本端的影响机制主要有生产成本与融资成本两类。
生产成本方面,铁矿石、大豆、原油、等进口原料的价格因本币贬值上升,将推升钢铁、养殖等中游生产部门、以及下游航运、旅游等消费部门的成本,降低实际收入。
融资成本方面,外币借款较多的行业,贬值将增加其偿债的成本和压力,尤其是短期外币借款,需要在短期内偿付,影响更为直接。
上市公司来看,美元负债比例整体不算太高,总额不足1万亿人民币,占资产比例不足0.5%。分行业来看,电子、农业、交运、有色、家电的负债率相对较高,均在2%以上。此外,非银、建筑、公用事业等行业的负债绝对规模也较高。
(2)收入端:贬值利好石油化工等上游生产、纺服家电等出口依赖、通信等海外业务较多、煤炭有色等国产替代等行业,此外银行、非银等持有外币资产价值也会变化。
本币的贬值使得部分美元收入的实际价值上升。石油化工等上游生产部门,虽然原材料价格上升,但是往产业链下游提价转嫁成本的能力较强,同时价格上升会提高产成品库存的价值,因此获益。机电、纺服、家电等部门对外出口的占比较高,贬值提升其价格在境外的竞争力。电子、通信、国际航运等行业的海外业务较多,收入以美元计价,贬值提升其人民币实际收入。煤炭、有色、部分农产品会对进口大宗商品产生一定替代作用,在进口商品价格提升下具有比较优势。此外,银行、非银等直接持有较多外汇敞口的行业会直接受益于资产价值变化。
对相关行业海外收入占比情况进行统计,我们发现,电子、家电、纺服、化工、新能源等行业排名靠前,集中在我国出口的优势部门。此外,建筑、汽车、有色、机械等行业的海外收入绝对规模也比较高。
三、历史表现回溯
历史表现来看,大金融与基本消费板块在贬值周期中的表现突出。最后,我们统计了各行业在历史贬值周期阶段的相对表现,过去十年我们一共选取了8段人民币走弱的时期,计算各行业的平均涨跌幅。
总体来看,8轮贬值周期中,仅有两次A股多数行业取得正收益的情况(14年底牛市和16年中熊市中反弹),另外6次负收益较为明显,市场对汇率走低反应相对负面。
行业层面,大金融板块整体表现突出,非银、银行成为少数平均收益为正的行业,此外地产、建筑建材、钢铁等也在上半区。另一个有相对收益的板块来自必选消费,食品饮料、医药、家电分别排在第2、第4、和第5名。
这一结论和前述逻辑并不能十分完美的契合。我们理解,汇率可能并非主导逻辑,大金融和消费板块走好,与贬值期间国内经济下行或有一定关系。前面分析的视角,对于个股遴选的意义或更大。
债市在贬值周期中相对较好,汇率贬值可能更多是利率走势的一个结果,二者更多由国内经济周期同时决定,历史经验显示不必过度强调贬值带来的债市压力。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不达预期,政策退出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