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cbmm.com.cn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管·行情   >   玻纤业打破国外巨头垄断

玻纤业打破国外巨头垄断

2005-11-16 00:47:57      来源:中国证券报2005-11-1114:
分享到:

“我第一次在一个小城市见到这么多国家的来宾”,11月上旬某天,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浙江桐乡如是说。这是一个玻纤行业的国际年会,来自6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客人来到这个小城市,为的是从这里定购明年的玻纤产品。

我国的玻璃纤维工业不动声色地打破了国外巨头几十年的垄断格局。

产量快速增长

有人说,中国玻纤工业跑出了比汽车工业还快的发展速度。2005年,我国玻璃纤维产量预计达90万吨,同比增长近40%。这样的增速明显快于世界玻纤产量增长速度。同时,我国玻纤产品出口增速也不断加快,2005年1到8月,出口金额增速44%,出口率为65.91%。

近几年来,几大厂商建立了多条先进的池窑拉丝生产线,并且很快实施了最先进的DCS全自动控制技术,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出口连年攀升,其中附加值较高的深加工制品出口增幅高达30%-50%。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玻纤行业积累了多年的市场潜力正得到充分释放。

2001年以来,世界玻纤业产量始终没有大的突破,而我国玻纤产量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2003年就提前达到并超额完成国家“十五”计划规定的玻纤年产量38万-40万吨的奋斗目标,当年年产量接近全球玻纤产量的1/5。

业内人士分析,世界玻纤行业前三大巨头大约已经近10年没有扩张过产能,中国企业则靠着技术进步、需求的自然增长和侵占前三大巨头的份额,逐步扩大自己在全球的市场地位。

扩张仍未止步

根据最大的复合材料专业信息提供商法国的JEC估计,2008年以前欧洲和北美玻纤行业年增长率为4%,中国和印度的年增长率则高达9.5%和15%。一位研究人士告诉记者,从几家主要生产商的生产计划来看,明年合计可以增加供给约22-25万吨,产量同比增加25%以上已是必然。

不断扩张的产能会不会面临过剩的危险?一位多年研究玻纤行业的券商研究员告诉记者,国内玻纤产量的60%左右用于出口,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南非等地是主要的出口地,几家大供应商都有稳定的国际客户。

同时,国内对玻纤产品的需求潜力也很大。比如建筑市场使用玻纤产品逐渐活跃,但总用量还较少,开发空间大。到2010年,我国仅玻纤屋面防水材料总需求量就将达8万吨。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给玻纤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体育场馆建设中用量可观的辅助增强材料、隔热材料、吸音材料等,轨道设施方面的走道格栅、护栏格栅、各种电器箱、防噪板等,都会用到玻纤材料。

此外,我国内地是占全球65%的体育用品加工生产地,将玻纤复合材料用到运动鞋、羽毛球拍、高尔夫器材、滑雪器材等产品上,对提高器材质量具有直接影响。目前我国有体育用品生产企业600余家,年销售额在300亿-400亿元,体育用品已经成为玻纤材料最重要的下游产业之一。

产品升级空间大

目前我国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共有300余家,但是采用先进的池窑拉丝工艺的只有10家左右。

其中,浙江巨石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被称为玻纤行业的三巨头,国内50%-60%的产量是它们提供的,其中巨石集团已经跻身世界五强。

近两年来,这几家企业纷纷上马新的池窑拉丝生产线,产能不断扩大:巨石集团年产8万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和年产2万吨环保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预计将于明年2月竣工投产,这将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无碱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

另外,巨石集团正与德国P-D集团合资在桐乡本部建设一条年产5000万米的玻纤电子布生产线。该集团预计明年的玻纤年生产能力将超过35万吨。泰山玻纤两条2万吨生产线明年也将建成。重庆国际去年底在重庆建立10万吨玻纤细纱生产基地。

其余两三百家中小型玻纤企业依然采用落后的陶土坩埚生产法,其产品是国家明令淘汰的,大多数企业也没有列入我国玻纤生产企业总量的统计中。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我国玻纤工业结构已经完成了大转变,中小型企业逐渐被淘汰。但是摆在主流企业面前的路还很长——目前我国生产的玻纤产品种类只有三四百种,在全球来看非常有限,产品升级的空间非常大。

小资料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强度大,弹性模量高,伸长率低等特殊性能,主要用于制造玻璃钢和其他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用途广泛,常见的有交通车辆的车身、保险杆;飞机机身及推进器,船艇材料;经受各种温度的运动器材;建筑行业中的桥梁、输变电塔架等;家用设备中的桌椅、淋浴间、洗衣桶、热水浴缸等;个人电脑、移动通讯等的印制电路板等。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