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金融 > 流动性过剩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局
当前首选的策略是,充分利用流动性过剩这一历史契机,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为先导,适时推出创业板
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融资结构,始终是中国金融市场格局的重要表征之一。然而,流动性整体过剩的现实正在悄然改变这一格局,本轮A股市场的繁荣就是变局的集中体现。
大企业与小企业的融资矛盾
今年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058亿元,间接融资发展速度依然较快。是月,股票市场筹资额同比增加1070亿元,直接融资发展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
当年,宝钢拟增发50亿股普通股、其中不过20亿股可以流通,就引得市场一片恐慌。而今,工行顺利完成全球最大IPO,发行当日将沪深总市值拉升七分之一,反而迎来股民的欢呼雀跃。牛市确实使以股票市场为主的直接融资市场加快了发展的脚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中国融资环境和融资结构。财富效应也在短期内使中小股东分享到了发展的成果。在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直接融资的前景基本乐观。
但是,在整体流动性过剩的背后,隐藏着另外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融资结构中的另一对矛盾——大企业融资与中小企业融资。直接与间接的矛盾是融资渠道的问题,是浅层次的;大与小的矛盾则是融资主体的问题,是深层次的。
间接融资的主渠道贷款和直接融资的主渠道股市,从来都是向大企业张开怀抱的,债券、票据、信托等辅助性渠道也往往对中小企业投之以歧视的目光。资本本身是逐利的,中国的资本不垂青中小企业并不是不可理解的。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向中小企业注资既没有激励机制,又缺乏识别机制——前者是因为不确定性冲销了预期平均收益,在抵押品不足的情况下,风险相对过大,使得预期较高的利润率失去了吸引力;后者则因为风险难以识别,导致理性的风险厌恶型行为人望而却步。
融资体制结构性失衡
一个更为严重的识别问题是,歧视性的融资制度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小企业被市场知晓的概率,即使是低风险、高收益的中小企业。
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张颖近日披露,深交所创设中小企业板前,曾对3328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调研,当时就有408家基本符合了目前的上市条件;在科技部向他们提供的近5万家高科技企业中,也有772家企业具备上市条件。简单算来,仅仅是受到高层直接考察合格的中小企业就有1180家,其中只有不到八分之一真正进入了中国直接融资的主渠道。
不对称信息问题必须靠制度变革才能彻底解决,而在相关制度调整呈现出较强的惰性时,流动性过剩催生的资产价格繁荣,至少从四个层面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首先,在股市自身的层面上,主板和中小企业板的比例更加失调。大企业、尤其是国有特大型企业,发审一般较为顺畅,在市场预期乐观的情况下总会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而中小企业,寓于各种显性和隐性的限制,上市之路颇不平坦,IPO规模不大。自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创立至2006年,133家中小板上市公司平均融资只有区区3亿元,加在一起仅与中信银行(10.23,0.48,4.92%)一家相当。更为严重的是,很多有前景的中小企业得不到上市融资的机会。
其次,在信贷市场的层面上,银行资金的变化更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A股市场的火爆,竟使得常年囤积在银行体系不愿流出的城乡居民储蓄出现了下降,信贷资金也以各种形式躲避管制流入股市。可以预见,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更加紧张。兰州市商业银行董事长李治文提供的数据表明,近5年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比重只有10%左右,国内81%的中小企业一年内流动资金不能满足需要,60%没有中长期贷款。而正是这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创造了中国近六成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七成左右的城镇就业机会,研发了全国四分之三以上的专利和新产品,对税收的贡献也占到近五成。
再次,在宏观调控的政策层面上,为了应对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通胀威胁,央行不断调高基准利率和法定准备金率。在激励机制和识别机制双重缺失的不利条件下,“微调”与“重拳”,均会对中小企业融资产生负面影响。对于原本就要按照贷款浮动区间上限获取信贷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说,基准利率的提高直接抬升了他们的融资成本。提高准备金率政策则冻结了大量信贷资金,在银行优先保证大企业资金的惯性作用下,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供给将进一步缩减。
最后,在开放宏观经济的层面上,中小企业的融资境遇在短期内更加窘迫。A股市场吸引了海外投资者的目光,QFII额度增加,各种名目的热钱不断流入,加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担当了我国七成进出口的中小企业,显然受汇率冲击的影响会更大。
可见,无论在股市内部还是在股市以外,无论在市场层面还是在决策层面,无论在国内范围还是在全球范围之中,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均被扩大。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性失调这一深层次矛盾,被掩盖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等热议之下。
适时推出创业板
不仅中小企业缺乏资金支持,广大农村、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融资主体结构性失衡问题胜于“直接还是间接”的融资渠道问题,制度惰性和滞后乃是症结所在。具体的政策取向,诺贝尔奖得主卢卡斯在其著名论文《为何资本不从富国流向穷国》中已有精辟阐释:人力资本的投资,知识资本的外溢,资本市场的完善等,都是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将视线放得更远,转向处于弱势一方的融资主体的发展,转向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乃至整个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推进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前首选的策略是,充分利用流动性过剩这一历史契机,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为先导,适时推出创业板。此举千呼万唤仍未露面,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创业板的推出,标志着中国直接融资主渠道正式向创新型中小企业打开,将产生一系列的良性结果。最直接的效应,是在股票市场上改善融资主体结构严重失衡的不利局面。其示范效应,将扩散到直接融资的其他渠道,扩散到间接融资的主、辅渠道,彻底破解我国融资领域的诸多深层次矛盾。
硬币的另一面,是投资渠道的更加畅通,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包括近期大量流出的居民储蓄在内的民间资本,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股市亦可消化投机成分,实现理性和良性的发展。
最终,全社会资源的流动才有望形成有效配置的格局,推动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