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cbmm.com.cn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金融   >   这一次 中央与地方财政齐加杠杆

这一次 中央与地方财政齐加杠杆

2020-03-30 08:59:45      来源:杨老师的基建课堂
分享到:

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研究部署进一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这意味着在新一轮周期中,中央与地方财政将齐加杠杆,为基建投资、扶持企业、保民生提供资金。

中央财政:宏观调控

自2014年财税体系大改革后,得益于营改增、财权上收等一系列动作,中央财政运行十分稳健,拥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因此,中央财政采取了直接发行特别国债这一工具来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

那么中央财政将把特别国债产生的资金投向何处呢?

首先,加大转移支付的规模。

既然是特别国债,那么首先就将用于当下最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受疫情影响,各地财政收入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同时因防控疫情、支持经济的需要,地方财政的缺口还在不断扩大。因此,特别国债中大部分将用于加大转移支付的规模,帮助地方政府渡过难关。

在加大转移支付的过程中,中央自然会考虑到各地情况,对湖北等经济受损幅度较大的地区,加大支持的力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央在给地方“发钱”的同时也会作出相应的任务要求,这部分资金必须用于与疫情防控、支持民生、减税降费等直接相关领域。

其次,进行重大项目投资。

财税改革后,中央多次提出要让“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在中央财政日趋稳健后,采用中央直接投资重大项目的模式自然水到渠成。在跨地区、跨部门的特别重大项目上,中央直接投资是最佳的方式;近年来长江高等级航道等项目也确实采用了这种模式,给中央扩大直接投资作好了铺垫。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重大项目拉动内需的效果是比较好的,一个重大项目将会衍生出许多配套项目,我们很快会看到一批重大项目借此契机快速推进落地。

最后,用于其他政策工具。

如今大家还盯着货币政策看,但实际上货币政策或许并不需要大幅度的调整,仅仅灵活适度就已经绰绰有余。在全球化按下暂停时,国家经济开始趋向“体内循环”,我们并不需要额外的货币。

既然货币政策是稳健适度,那么很可能用特别国债作为资金来源,投入到其他政策工具中去,诸如政策性银行、全国资产管理公司、国家基金等等,都是非常好的、适用于当下经济环境的政策工具。

地方财政:定向杠杆

如果说中央加杠杆的过程是极其顺畅、水到渠成,那么相对而言,地方财政加杠杆就显得有些困难。这是由于地方政府的债务率仍然处在一个较高的位置,并且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抗风险能力还不强,一旦外部环境再次发生变化,有出现金融风险的可能。

因此,地方加的杠杆是定向杠杆,采用扩大专项债的发行规模来推动地方项目的投资建设。

一是因为专项债项目是“项目资金自平衡”,原则上并不会继续增大地方财政的压力;

二是因为专项债是定向工具,全部用于新增投资建设,能够保证直接扩大投资;

三是因为专项债还有比较大的政策调整空间,可以继续推进配套政策,使专项债成为带动社会资金投资基建的工具。

在每一轮的周期中,政府加杠杆是开启周期的大门;如今的政策,只是揭下序幕,一切刚刚开始。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