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cbmm.com.cn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基建·房产   >   从媒体视角看建材迎来“基建大年”

从媒体视角看建材迎来“基建大年”

2022-07-13 08:21:21      来源:简延之
分享到:

面对经济面“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应对之策。经济怎么稳?发展如何安全?建材行业又如何稳增长?最近一段时间,各类媒体热议今年基建投资规模。从媒体视角看,建材迎来“基建大年”。

“基建大年”投资规模有多大?

据证券类四大媒体之一的《证券日报》报道:今年开年以来,各地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记者梳理发现,截至2月16日,贵州、广东、江西、江苏、北京、上海、山东、浙江、四川、广西、陕西、河北等12个省份发布了2022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项目合计16079个,总投资额合计至少超过25万亿元。投资清单清晰地勾画出重大项目建设正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载体。

再看一些地方媒体的报道也印证了《证券日报》的说法。

贵州媒体报道,贵州省发改委公布了2022年重大工程项目名单和推进计划,明确2022年贵州省将安排省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3347个,年度计划投资6448.79亿元。其中,新型城镇化项目1322个,年度计划投资2618.11亿元;新型工业化项目945个,年度计划投资1921.59亿元,包括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及产业链等转型升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436个,年度计划投资1144.84亿元。

江西媒体报道,江西省明确今年省级层面重点推进大中型建设项目3455个,总投资达3.8万亿元,计划年度完成投资1.18万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领域重点实施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城镇等基础设施大中型项目641个,总投资9645亿元;产业升级领域重点实施航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钢铁有色、石化、轻工纺织、建材、食品、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升级项目1853个,总投资21335亿元。

综合四川、重庆媒体报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日前印发的《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重大项目名单》显示,共纳入标志性重大项目160个,总投资超2万亿元。其中,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领域的项目投资总量规模最大,共涉及40个项目,总投资13461亿元,包括成渝中线高铁、川渝千亿方天然气基地项目等。

据多家地方媒体报道,传统基建领域的重点是交运、水利以及能源基地等基础设施。山东计划公路沿线建设氢/油、氢/气、氢/电混合场站;江苏计划到2025年建成商业加氢站100座,力争建成23座过江通道;河南计划实施359个总投资2471亿元的重大水利项目,实施10个县农村供水“四化”项目等等。

分析媒体的报道,可以确定25万亿元绝非今年一年的投资额度,应该是从今年开始实施的投资计划,全部完成投资额度应在“十四五”期间。但不管怎么说,这个投资规模超过了2008年的“4万亿”,媒体界因此称2022年是“基建大年”,是“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举措。

综合各类媒体的述评,可以看出媒体界对于这一重大举措的态度是一致的:国家大兴基建的最大目的是稳定,2008年金融危机时候的“4万亿”就是为了稳定大局,2022年也同样。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企业受到经济下行的压力,经营困难,根据统计,2021年年底我国灵活就业者已经达到了2亿人,失业潮已经出现。当市场无法有效地消化劳动力以及资源时,国家就会通过基建投资将多余的劳动力和资源动员起来,基建投资也会带动多个行业流动,使社会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民众也会有一定的工作以及收入。对国家来说,充分就业、发展经济、社会稳定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

“基建大年”投资干什么?

凤凰财经、东方财富、金融界、和讯等财经类媒体重点分析报道了这一轮大规模基建投资“新老并举”更注重未来安全高效高质量发展的特征:以前的基建主要以老基建为主,比如2008年的“4万亿”经济刺激,主要投资的是俗称“铁公基”的老基建,主要针对的是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基建和公共设施。但随着经济发展,最近几年基建又有了新内涵,说白了就是具有一定科技属性的基建,又叫做新基建。

新基建涵盖了5G基站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以及城轨交通,涉及了七大领域和相关产业链。

这七大领域可以分为三大类:信息网、交通网和能源网。其中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属于信息网,高铁、城轨、城际属于交通网,特高压、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电网属于能源网。

从国家发展层面看,新基建即将步入高速增长期,信息、交通、能源等领域将带来一轮新基建的高潮,2022年就是新基建爆发元年。

从“十四五”规划看,“两新一重”是基建的重点。“两新一重”指的是“新型基础建设、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

image.png

对于新型基础建设投资,数字经济产业和数字化应用场景是重点;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保障性租赁住房、旧城改造以及管道改造和建设等是重点;对于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投资,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以及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和交通强国建设工程等是重点。

中国城市报、中国基金报、中国财经报分析报道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预计2020~2025年新基建投资将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这么庞大的资金量从哪儿来?

记者了解到,新基建资金来源渠道主要还是依靠财政资金和专项债券。

今年二季度以来,专项债券发行节奏明显加快。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今年专项债8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支持范围扩大到新型基础设施等;5月25日,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同样提到将专项债券支持领域扩大到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

需要指出的是,巨大的投资额仅靠财政投资、专项债融资还远远不够。此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肖钢曾在演讲中直言:“企业应该是新基建投资的主体,这与传统基建完全不同。”

这些媒体在报道中也分析到:传统基建项目等大多有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但新基建涉及软件、硬件、数据、算法等方面,估价较为困难。新基建项目评估对金融机构来说是新课题。需要构建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探索数据资产抵质押业务,制定新基建项目专项授信审批策略。

此外,新基建项目投资规模大、投资期限长、短期回报有限,也是令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对于新基建项目的盈利问题,报道援引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的看法,新基建虽然新,但本质上还是基础建设,其最大特点就是能够令社会经济各领域各行业各方面广泛受益,受益者并不必然付费。很多项目如果算社会总账,那么回报大于投入。但如果仅仅在项目层面算账,想要盈亏平衡甚至实现有吸引力的回报率并不容易。对于具备资质、愿意对新基建项目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国企或民企,可以提供长期政策性低成本资金杠杆,降低融资成本,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

媒体还特别注意到,6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将积极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REITs基金等投资重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挥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为中小企业相关领域的融资提供便利,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

无论是老基建,还是新基建,本质都是基础设施建设,为建材行业提供了每年几万亿元的市场需求。透过媒体视角观察,建材行业迎来的是稳增长的“基建大年”。

文 / 简延之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