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cbmm.com.cn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宏观·区域   >   让败露成本大于机会收益

让败露成本大于机会收益

2005-09-14 23:52:45      来源:2005年09月14日新浪财经
分享到:

近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报告,依法对涉及做假账的8家上市公司、8家会计师事务所和23名注册会计师作出了处理和处罚。而像普华永道和岳华等国际或国内的知名公司被责令整改,则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企业做假账被查处,这几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财政部和国家审计署每年的检查和审计清单中,总能发现包括央企在内的一些企业存在作假行为,主要表现为虚列资产和利润、损益不实、假破产真逃债等。但像普华永道这样的国际知名公司也造假,这确实值得人们深思。

从以往的经验看,中国的相关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违法行为所进行的裁决和处理,偏重于行政处罚,主事者的自由裁量权较大,以罚代法、重刑轻民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如此,高法的司法解释对于投资者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设定了很高的门槛,使投资者的法律索赔成本变得十分高昂。同时,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在美国不诚信,会以破产倒闭告终,而在中国,会计师做假账不会受到什么严厉的处罚,这样实际上就为一些不守规矩的国外会计师事务所造假提供了“沃土”。财政部的公告印证了会计行业造假行为严重和屡禁不止的现状仍未得到改善。注册会计师行业在人们心目中再次成为“不诚信”的代名词。

分析企业造假的深层诱因,揭示会计师事务所配合造假的内在动力,主要是本身的利益驱动。如企业想得到银行贷款,要将资产做大;应缴企业所得税,必将收入做小;向上级邀功,需将利润做大;欲私设金库,又需将利润隐瞒等等。特别是上市公司,为了获取股民信任,募集更多资本,不惜通过造假把报表做得更漂亮一些。

而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巨额的审计费用是挂在眼前的“胡萝卜”。会计师身陷问题公司也表明了中国现行的相关法制环境还相当不尽如人意。企业造假,会计师做假账的成本太低,因而在利益的诱惑和驱使下,拜倒在金钱的脚下,无视法律的威严和权威而敢于铤而走险。所以说,虽然造假同样会有风险,但经过实际运营就会发现,造假的“机会收益”要远远大于“败露成本”。广州某公司年报损益不实2.1亿元,会计师事务所只被罚款1万元,会计师暂停执业6个月。这种通报批评、勒令整改不足以杀一儆百。

企业作假的机会收益大于败露成本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内部人控制”。企业经营者出于追求业绩的目的,实行“一枝笔”式的财务控制模式,从而使投资人无法对经营者形成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也就助长了企业造假的气焰。

注册会计师本来是一个充当公正裁判员的神圣职业,也应该是经济秩序的法定监督者。但如果裁判员和监督者不认真履行职责,不负责任甚至串通客户出具虚假报告,其性质犹如警察变成小偷和抢劫犯,对社会经济秩序所造成的重大危害将是无法估量的。  

因此,要想彻底斩断伸向纯洁审计事业的造假黑手,就要让造假的败露成本大于机会收益。特别要在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的基础上,加大民事责任的追究。民事责任是最有效的全民化监管,既节约行政监管的成本,又能从经济上给利害关系人补偿,同时在市场上降低违法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声誉,有利于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倘若查明做假账,取消其终身职业资格,或者罚光其财产,就没有人敢冒贪小利的巨大风险去做假账了。整肃审计造假,不能仅谈职业操守,完善制度设计才是要害。在这些方面,政府应该重拳出击,通过加强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不断健全财会管理制度体系,构建合理的会计监督体系,规范会计市场秩序,创造一个诚实守信的企业审计市场环境。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