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cbmm.com.cn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管·行情   >   广东水泥业投资高增长隐忧凸显

广东水泥业投资高增长隐忧凸显

2005-09-21 21:10:18     
分享到:

广州日报 广东水泥业投资高增长隐忧凸显

近两年包括规划项目在内总投入逾200亿,令能源、交通、环保等不堪重负,更会引发恶性竞争

在清远英德北江两岸,国内最大水泥集团海螺水泥的4条日产5000吨生产线、台湾最大的水泥企业台泥的2条生产线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这仅是多元资本投向广东水泥行业的一个侧影。

广东巨大的水泥消费市场,近年来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目光,海螺、台湾环球、台泥、香港华润、新疆天山等多元资本纷纷涌入。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广东水泥工业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0多亿元,今年续建和新开工项目投资额近60亿元,规划拟投资项目约达100多亿元。

消息人士透露,近期仍不断有境外水泥巨头频繁在广东活动,谋求投资广东水泥工业的可行性。

多元资本进入加速水泥结构调整

据广东省水泥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2004年全省共投产了6条新型干法水泥线,新增水泥熟料生产能力534万吨。今年底前,又有13条在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线预计投产。这13条生产线共计新增水泥熟料生产能力1380万吨,比上年增长129%。此外,正在筹备或将要进入核准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约有43条,这些在建的项目,全部都是新型干法项目,单线平均规模在日产3000吨以上。这43条生产线的熟料总生产能力达5800万吨。

业内人士用喜忧参半来形容当前广东水泥业投资热潮,喜的是多元引资,结构优化,成效显著,忧的是投资趋热,发展过快,隐忧凸显。

这些外来资本的投入,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快速建设,加快了广东水泥结构的优化。随着去年6条新型干法生产线的投产,2004年全省34家立窑水泥生产企业(约660万吨的年产能)永久性地退出了市场,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上升到了20%以上。到2005年底,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的比例将比2003年增长近20%。

投资蜂拥而至弊远大于利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这些项目在短期内绝大部分建成投产的话,给广东水泥业带来的弊端远大于利益。

一是加剧广东能源紧张。水泥业是高能耗产业,如果这些生产线在近两三年建成,广东省需新增电力近200万千瓦,新增用煤近千万吨。二是导致水泥产业布局失衡,能源、交通、环保都不堪重负。按照《广东省建材工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今后水泥业的发展重点在粤北、粤西、粤东三个基地。但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如果在建和拟建的水泥项目都集中在近两年完成,按照交通、能源、环境保护和市场容量综合分析,三个基地的熟料生产能力都远远超过这些地区水泥熟料总产量的预警指标。如粤北英德市水泥熟料预警指标是2000万吨/年,而现在的建设速度却能很快形成2407万吨的能力;粤西云浮和粤东龙门的熟料预警指标分别是2000万吨/年和800万吨/年,而现有的建设速度形成的产能却分别是2286万吨/年和1271万吨/年。环境、资源都不堪重负。

更严峻的是,迅速增长的巨大产能,将会严重导致水泥市场的失序,引发全省水泥市场的恶性竞争。事实上,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进一步到位,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的回落,水泥市场需求增长正在放缓。

尽管与全国水泥行业出现亏损的形势相比,广东水泥业经济运行质量仍处上升期,但是今年以来已开始出现价格下降苗头,珠江水泥集团今年一季度水泥出厂平均价格同比下降1/4。

控制水泥业投资节奏

面对广东水泥业正在涌动的投资热潮,水泥业内专家和企业家们提出,广东水泥工业发展要“计划生育”,尤其要“优生优育”,特别是要遏制住当前水泥工业投资趋热的态势,逐步推进结构调整。中国建材协会副会长孙向远建议,减慢水泥产业投资发展速度,不是刹车,而是要控速。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要积极而又审慎地核准(备案)水泥行业新上建设项目。

专家建议,一是加强产业政策实施力度。严格按照产业发展规划来核准水泥产业的新投资项目和水泥产业布局,控制水泥业投资发展速度。科学地、有序地引导广东水泥工业的健康发展。

在加快建设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同时,整合现有的水泥资源和市场,逐步完善立窑水泥的市场退出机制。有水泥专家提出“零和发展”规则,即新进入广东水泥行业的投资商,应出资(或与政府共同出资)购买愿意退出市场的立窑水泥企业的等量或部分水泥生产权。这样,既可在广东水泥结构优化的前提下,制约游资进入广东水泥工业的冲动,又可实现行业理性、健康发展。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