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建材力量 > 非凡十年④:广西柳工变革创新、奋勇前行,激扬阔步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在这期间快速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并在世界工程机械产业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十年来,柳工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踔厉奋发,在国企改革、科技研发、生产制造、数字化转型、产品升级换代等方面取得新的进步,持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勇立高质量发展潮头
2021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柳工视察指导,肯定了柳工是“一家标志性的装备制造业企业,一家成功的国有企业”。
十年春华秋实,岁物丰成。柳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勇毅创新,实现营业收入翻番、净利润增长3倍以上、主要产品跑赢行业、国际业务收入增长超50%的历史新跨越,谱写了柳工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篇章。
01
心无旁骛做实业
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也能无人驾驶,一座座智能工厂建设如火如荼,一项项超级工程为全球人民筑起美好家园,5G、新能源、数智化发展等领跑行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十年来,一件件柳工国之重器,标注中国制造的铿锵步履,彰显实体经济的十足底气。
在“全国基层优秀党组织”荣誉的引领下,柳工勇于创新、奋力拼搏,围绕党的建设、企业改革、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构建起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天眼”、中老铁路,“中巴经济走廊”等超级工程,处处可见柳工身影。全球300多家经销商为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和服务,及时响应全球客户的需求,柳工在全球市场奋楫搏浪。
4家“专精特新”企业各怀绝技,在改善经营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实现创新发展上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源源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柳工时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不管我们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不能离开实体经济,不能忽视制造业。”
“总书记的叮嘱坚定了我们从事基础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的信心和决心。”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光安说。如今,柳工装载机80%以上零部件实现自主研发制造,去年企业海外业务收入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66%。
牢记嘱托,奋勇前行。走过非凡十年,柳工跃上新台阶,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126亿元增长到2022年289亿元,位居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第15位。柳工牌装载机,预应力锚具、桥梁拉索,旋挖钻机、压路机等产品稳居行业领导地位,为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贡献更大力量。
02
大刀阔斧促改革
“我下定决心,就是想放手一搏,把企业做强做大。”2020年12月,跟随柳工混改步伐,以曾光安为首的4人辞去了柳工集团高管职位,也辞去了相应的行政职务。这4人中,年纪最大的58岁,为了混改,为了企业长青,他们豁出去了。
从2014年到2020年,柳工用6年长跑,完成了资产整合、清产核资、审计评估、投资者招募和谈判、员工持股计划、集团高管市场化、集团新管理架构设计以及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等一系列前期工作。引入了7家高质量战略投资者,形成了柳工有限公司新的股权结构,实现了股东利益、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开创“中央和地方国企优势+市场化机制+战略伙伴协同”的广西国企改革发展新模式。
2022年3月4日,柳工股份成功发行新股,实现整体上市。在国企改革试点“双百企业”中,柳工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了从混改引资到整体上市的整套改革动作。
过去的十年,柳工全面深化改革,优化企业体制机制,走出一条具有柳工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作为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企业,柳工2021年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企业”。“一个更具竞争力的产业和资本联盟,深度变革柳工的体制和机制,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为柳工全球化赋予新的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柳州市市长张壮如是说。
推动大国重器转型升级
今年6月4日,一个好消息从英国传到中国柳州:由英国KHL集团旗下《国际建设》杂志发布2022年全球前50强工程机械制造商榜单(YellowTable 2022),柳工位列第15,这不仅是柳工多年来在产品升级上奋发作为的成果,更彰显了大国重器的硬核实力。
01
自主创新 底色鲜明
工程机械是装备制造业重要组成部分,十年间,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快速崛起,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作为行业的佼佼者之一,柳工做出了非凡贡献。
从1966年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轮式装载机开始,柳工相继研制出奠定中国装载机发展基础的Z450、ZL50C,世界首台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高原型装载机ZLG50G, 以及打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纪录的轮式装载机CLG899Ⅲ等。柳工的基因里自带着对创新产品的追求。
一幅幅产品升级的生动画卷在龙腾背上铺展开来:2012年,柳工两大核心产业,装载机和挖掘机已分别发展到行业领先的H系列(第八代)、E系列(第五代),并进军全球高端市场;2015年,柳工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工程机械最大吨位的装载机CLG8128H上市,额定载荷12吨;2018年成功研制出代表国际一流水平的全国首台商用5G智能遥控装载机;2019年,全球首台20吨级纯电动挖掘机发布;2021年在行业首发无人驾驶装载机、挖掘机和压路机。
柳工积极拓展工程机械产品新思路,以智能高效、节能环保为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升级,并凭借“全面智能化”战略成功入选2021中国智能制造50强排行榜。
02
自立自强 创新优势明显
柳工拥有工程机械行业首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建立了行业先进的技术开发体系,自主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机械系列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如国际领先的高原适应性关键技术等。目前,柳工正在进行更高层次的智能化技术应用、振动、噪音和人性化设计等前瞻性技术研究。
如今的柳工已形成土方机械、路面机械、矿山机械、桩工机械、起重机械、建筑起重机械、农业机械、小型工程机械、高空作业平台、混凝土设备、预应力业务等13大类产品品种、32种整机产品线。其中,核心产品装载机产品技术和销量长期占据行业领先地位,部分技术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柳工以客户和市场为导向,依托全系列产品,不断深化“全面解决方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便捷、智能、安全、健康、舒适的高品质体验。无论是在高寒高海拔的川藏铁路,还是挑战人类极限的南极大地,又或是全球在建规模最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一带一路”重要项目等超级工程中,柳工都能凭借卓越的产品和服务为项目建设贡献硬核力量。
03
布局绿色生态 共赢机遇市场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柳工积极推动绿色转型升级,助力实现“双碳”目标。2021年5月,涵盖856E-MAX电动装载机、922F-E电动挖掘机、DW90A-EV 电动宽体车、LMI 1213ES履带式电动移动破碎站+LMS48E履带式电动移动筛分站等电动智能化产品的柳工成套电动设备矿山施工解决方案震撼亮相,为“低碳、环保、绿色”新发展格局注入鲜活力量。柳工电动装载机成为国内首批出口海外的电动装载机品牌,2022年5月,柳工第二代电动装载机856H-EMAX全球上市。
对产品的完美呈现,是柳工亘古不变的初心。面对将于2022年12月1日起全面实施的非道路国四排放标准,柳工早已做足准备,已有12款国四挖掘机完成国家四阶段环保备案并已达到批量销售状态,成为行业内国四认证最多、型谱最全、技术最优的工程机械企业。柳工国四挖掘机机型从1.7吨至120吨,共计37款机型,覆盖范围广、机型成熟度高。柳工以匠人之心,对产品精雕细琢,用产品展开了一场“理想与现实的对话”。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要素,产品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优秀人才的集聚将储备更多更强大的创新潜力,为创新驱动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国内外工程机械舞台上屡放光彩的柳工,背后是1000多名研发工作者“十年磨一剑”的专注。从“跟跑”到“领跑”,柳工用技术奠定话语权,用技术开拓全球市场。
挺起装备制造业脊梁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我国把创新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为国家级创新企业,柳工视创新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过去十年,柳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缩短与国际行业巨头的差距,挺起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脊梁。
01
执着创新 科技报国
智能化、无人化、电动化工程机械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超过70%;核心零部件体系在全价值链过程中形成,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工业奥斯卡”红点大奖2项,填补了世界和国家技术空白10项,申请技术专利超过了1300项……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十年来,柳工创新发展动力澎湃、硕果丰盈,这背后来源于柳工对创新的执着追求和持续投入。
“自主创新,需要坚守、突破,更要舍得投入!”柳工总工程师、全球研发中心主任林明智说,“十三五”期间,柳工研发投入保持年均10%以上增速。
“即使在企业最困难的时期,我们每年也坚持投入数亿元用于研发。”曾光安表示,过去柳工在关键零部件领域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通过自主研发创新,大幅度提升了国产化率,特别是在新技术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改变了欧美企业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认知。
02
打造世界一流研发实验能力
走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柳工全球研发中心,处处都能感受到柳工创新的强劲脉搏。
在研发中心投资最大的半消声实验室,试验高级项目工程师邵杰正带领团队围绕工程机械声品质展开研究。今年5月,柳工第二代电动装载机856H-EMAX发布,机内噪声从上一代的72分贝降至68分贝,比最严苛的欧盟标准要低15%,驾驶者可以拥有轿车级别的低噪音感受。“过去我们更关注设备运行时的噪声值,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做声品质的研究,让人听起来舒服愉悦,不断提升驾驶者的舒适感。”邵杰说。
从基础研究到自主创新,从以欧盟标准为标杆,到自己树立标杆,这样振奋人心的场景在柳工全球研发中心时常发生。
2015年,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笼罩在一片乌云下,柳工坚持斥巨资打造了我国土方机械领域唯一的国家技术中心——全球研发中心,使之成为除在印度、波兰、美国和英国以外的柳工研发核心枢纽。
03
“人才元素”激活创新“细胞”
2012年,柳工在行业内首创柳工科学家体系,设立首席科学家,并聘请多位国内著名教授为柳工科学家;到2022年,柳工科学家团队日益壮大,并拥有近1500名专业研发人员,其中近300名博士硕士,外籍研发人员占比10%。
柳工深谙人才是激活创新“细胞”的根本要素,通过本土培养、外部引进和校企合作等多种模式,保证企业有充足的人才储备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如今,分布在柳工全球5大研发基地、24个研究院所的研发人中,既有组织协调能力强、熟悉产业发展趋势及技术需求的技术带头人,也有一批批创新思维活跃、技术水平国内一流的人才团队,以科技创新不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柳工将继续在传统技术领域深入研究,力争在新的技术领域捷足先登,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加速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企业。
从“制造”到“智造”产业升级加速跑
位于长三角“智造之都”——柳工东部制造基地江苏常州的中小型挖掘机装配车间内,随处可见的是焊接机器人、打黄油机械手、自动摆螺栓涂胶机、AGV小车等智能化生产设备,配以“智慧大脑”——SAP、MES、WMS互联互通系统正在运转,一台台挖掘机快速装配下线,发往柳工在全球各地的经销商和客户。
从“制造”到“智造”,柳工紧抓精益生产,用智能赋能生产制造,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交付投产、RGV生产线运转使用、智能工厂开工建设、国际化智能工业园奠基……十年来,柳工从人工制造,逐步走向自动化、智能化生产。
01
“制造”到“智造”的变革
“十年前的制造主要以人工为主,现在的制造引入了更多先进的设备和信息控制系统来进行生产。”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卓越制造中心高级项目工程师赵海军表示,尤其是一些对人不友好的岗位,现在可由机器人来替代。这是柳工制造的一个巨大变化,也是柳工生产从“制造”逐渐走向“智造”的变革。据赵海军回忆,十年来柳工制造的发展,有几个关键的变化令人印象深刻。
2015年,柳工实行精益化改造,这是柳工智能制造的初始。
2016年,柳工挖掘机大型机装配厂建成使用,大幅度提升了智能制造水平。
2017年,装载机装配线由柳工国际工业园搬迁至总部总装南线,让整个装配生产线效率提升。
2019年,传动件公司传动减速机生产线的投入使用,实现了由台架式装配向自动化生产线的转变,目前是柳工部件生产中最先进的一条生产线。
十年来,柳工通过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集成系统和智能物流设备,让生产制造更加自动和智能。“柳工生产制造十年来的变化也是中国制造变化的十年,未来的生产制造将朝着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赵海军表示,柳工一直紧跟中国制造发展步伐,不断投入和创新,在智能制造中做出柳工特色。
02
深入实施“全面智能化”战略
2015年,柳工提出全面国际化、全面智能化、全面解决方案的“三全战略”。顺应新一轮中国制造变革,柳工深入实施“全面智能化”战略,加快推动产品及施工智能化、制造智能化、营销与服务智能化和智慧管理,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由柳工投资组建广西智拓科技有限公司,其自主设计、集成的工业机器人(锚具)自动化生产线、挖掘机动臂焊接自动生产线等智能化“黑科技”对柳工向智能制造转型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如分体式RGV搭载全自动液压升降系统,通过光电控制装置可自动识别工件,实现自动上下料,每班只需3名焊工进行操作、巡检,用工数较原来降低了75%,生产效率提升了20%。
“十四五”期间,柳工加大智能制造投入,重点规划和投资建设装载机、挖掘机、矿山设备、推土机等工程机械和建筑机械、农业机械、关键零部件“灯塔工厂”。
2021年5月,柳工东部制造基地二期项目正式投产,一个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工厂已初具规模,不仅装配智能化、拼焊智能化,还拥有多个行业首创技术;2021年6月底,柳工装载机“灯塔工厂”项目开工建设,而今,一期项目即将正式投产运营;2022年1月,柳工智能国际工业园奠基,通过建设智能国际工业园,柳工将实现产品和制造体系电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加速新产品新技术创新,生产规模扩大,工作环境改善、劳动效率提高,工业产值增长等经济目标,打造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标杆智能制造园区。 2022年4月,柳工凭借“全面智能化”战略成功入选202 1中国智能制造50强排行榜。
2021年,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六零”示范工厂建设的倡议,广西柳工积极响应,在助力绿色矿山开采与建设、零污染零排放、电动无人驾驶、自动化数字化发展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下一步,广西柳工将继续深化与建材企业的合作,扩大在建材行业领域的应用。
“面向未来,柳工将用数据化支撑业务改善,实现制造全面智能化,加快推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智能化、新能源、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在工程、建材、机械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构建产业链新生态,为建设‘智’造强国贡献力量。”曾光安说。
编辑:《中国建材》杂志
内容来源:柳工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