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cbmm.com.cn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能源·物贸   >   5000亿光伏豪赌:过剩已成定局?

5000亿光伏豪赌:过剩已成定局?

2022-04-10 07:45:08      来源:界面新闻
分享到:

某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光伏标委会专家对界面新闻表示,去年全球光伏产能在160-180GW,今年在240-250GW,预计明年达到300GW,但2022年全球需求量预计仅为200+GW,这一需求的最高预测为250GW-260GW。

该专家称,光伏行业已然过剩,每个细分领域都在超出需求规模两三倍的扩张。随着全球光伏市场需求的增长,大家认为到下一年过剩情况会有所缓解。但需求量的增长是有限度的,目前预计过几年每年达到400到500GW就会触及天花板。

在这场光伏盛宴中,每家上市公司都自信扩张还能拿到较大市场份额,抢占更多蛋糕。但结果将是分化的,中小光伏企业多会因竞争力低下而无法存活,大企业可在产能扩张中持续调整。

市场也存有乐观的看法。羲和资产投资总监侯兵长期跟踪光伏行业,他对界面新闻称,光伏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大家或低估了未来的需求。当前光伏上游环节价格高企抑制下游需求,但是未来几年随着技术路线的确定,光伏组件的价格将会降低,可能会降至1.8-1.9元/瓦甚至低至1.4元/瓦,市场需求可能迎来翻倍式增长——降价将会导致产能的消化。

同时,规划产能和实际产能有很大区别,至少有20%-30%以上的差距。侯兵说,对于三四线靠光伏活命的企业而言,规划产能大概率不能实现。如果出现价格竞争、目前产能失衡导致的福利消失,这些企业很可能会直接实现产能退出。因此,大企业扩产有效产能是均衡的,甚至可能低于市场需求。但是小企业的产能是无法兑付的。

截至2022年4月7日,根据界面新闻统计,有13家光伏企业欲登陆A股,其中7家在IPO进程中,3家还未提交申请材料,2家已折戟,1家中止。当前A股光伏板块上市公司46家。

光伏产业链较为复杂,大致可分为硅料、硅片、电池和组件四个制造环节。在这条狭长的产业链上,13家企业覆盖主要的生产环节。从上游的硅料、银浆,到中游的光伏电池和组件封装材料,再至下游的组件以及逆变器。

上游硅料领域通威股份(40.870, -0.46, -1.11%)(600438.SH)、大全能源(51.600, -0.37, -0.71%)(688303.SH)、保利协鑫能源(03800.HK)和新特能源(01799.HK)并称国内四大龙头。后两家巨头将从港股到A股,意味着国内头部硅料企业将齐聚A股市场。此外,亚洲硅业先于二者处于IPO排队中,却处于中止状态。

2021年1月,“变压器龙头”特变电工(19.600, -0.43, -2.15%)(600089.SH)宣布,旗下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将回归A股,已启动境内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2022年2月,保利协鑫能源称董事会启动一项可行性研究,讨论和计划其在中国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可能性,包括上市方式、时间及任何发售计划。亚洲硅业已于2020年11月25日递交IPO申请书,进入问询阶段已经15个月,2022年3月31日IPO进程中止,其上市前景可谓扑朔迷离。

三家企业实控人均“大有来头”:

亚洲硅业的实控人施正荣被称为“光伏教父”,此次施正荣携亚洲硅业回A股正是其在光伏业的“三次创业”;保利协鑫能源实控人朱共山为“江苏盐城首富”,名下“协鑫系”的资本版图中,保利协鑫能源生产硅料,协鑫集成(3.370, -0.02, -0.59%)(002506.SZ)负责组件生产,协鑫新能源(00451.HK)负责光伏电站建设、运营及管理,三者布局光伏的三个重要环节,紧密相连;新特能源是特变电工的子公司,其实控人张新是新疆昌吉首富,他于26岁创业,今手握3家上市公司,实控1800亿帝国。

巨头比肩,谁主沉浮?

在港股上市的保利协鑫能源、新特能源市值折合人民币也不过百亿元。当前通威股份市值已近两千亿元,于2021年7月上市的大全能源市值也达千亿级规模。

制图:尹靖霏、李熠楠;数据来源:choice终端制图:尹靖霏、李熠楠;数据来源:choice终端

但在2021年以前,千亿市值的大全能源,在营收上远不及百亿市值的保利协鑫能源和新特能源。

截至2022年4月1日,已有3家硅料巨头披露2021年年报,比较来看,新特能源营收最多,但净利最少。

新特能源2021营收超225亿元,归母净利达49.5亿元。 保利协鑫能源营收达197亿元,归母净利达50.8亿元,扭转2020年亏损56.7亿元的颓势。大全能源2021年营收超108亿元,归母净利57.2亿元。

制图:尹靖霏、李熠楠;数据来源:choice终端制图:尹靖霏、李熠楠;数据来源:choice终端

制图:尹靖霏、李熠楠;数据来源:choice终端制图:尹靖霏、李熠楠;数据来源:choice终端

与欲登陆A股的两大硅料巨头相比,尽管有“光伏教父”施正荣坐镇,亚洲硅业的业绩还是“有点不够看”。

据招股书披露,亚洲硅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合并利润表中2017-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从16.9亿元降至14.2亿元;净利润从3.6亿元降至0.64亿元。其中2017-2018年营业收入下滑13%,净利润下滑38%;2018-2019年营业收入下滑4%,净利润下滑52%。

硅料价格高企下,新老玩家都欲借助资本市场实现大扩产。“老大”通威股份去年净赚82亿元,2022年前两个月已净赚33亿元;大全能源、保利协鑫与新特能源的去年净利也均超过50亿元。

据硅料公司测算,仅按照硅料价格7万元/吨和10万元/吨,硅料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分别为19%和40%。

但硅料的价格并不止步于此。去年以来,因供需矛盾,硅料价格不断上涨,最高涨至去年底的27万元/吨,较上年6月涨幅超3.5倍。今年一季度,光伏行业淡季不淡,多晶硅价格并未出现此前业内预计的下行,目前已经历“九连涨”,高居24万元/吨以上的水平。

A股潜在新玩家新特能源欲借IPO募资88亿元用于多晶硅的大扩产。

2022年3月新特能源将投资176亿元建设年产20万吨高端电子级多晶硅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项目。项目总投资中的88亿元将通过IPO募集资金解决。亚洲硅业拟募资15亿元扩大多晶硅产能。

在硅料及相关产品领域光伏企业可谓是斥千亿巨资投入其中。根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以来已有通威股份、保利协鑫能源等11家光伏上市公司预计投入超1915亿元。

其中市值第二的大全能源宣布投入硅料的金额预计近580亿元,合盛硅业(97.200, 0.26, 0.27%)(603260.SH)、东方日升(22.310, -0.14, -0.62%)、新特能源宣布的投资规模预计分别为近260亿元、190亿元和180亿元。

硅料环节光伏企业豪掷千金。但这一趋势还能持续多久?

“当前整个光伏产业链已然过剩。硅料环节生产周期较长,一般需要1年到2年,因此硅料产能过剩的迹象还未完全显现。”前述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光伏标委会专家告诉界面新闻。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多晶硅年产能达300万吨,若包括海外供应,共计可以满足全球1000 GW左右的装机量需求。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预计约400 GW。这意味着,多晶硅将在未来过剩。

有专家认为,以目前已开建的项目看,2023年硅料过剩已成定局。

前述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光伏标委会专家也对界面新闻分析,具体到各个环节,光伏从上游到下游每个细分领域过剩情况不一样,多晶硅过剩就只能停产。而尽管光伏电池也过剩,但这一领域技术更新换代较快。

问题是硅料尤其是多晶硅提纯(硅粉到硅料需要一系列复杂的生产过程)技术壁垒不算低,需要系统化生产,因此要斥巨资进行固定资产的建设。同时,硅粉采购成为硅料巨头最大的成本开支。

图片来源:硅料上市公司年报图片来源:硅料上市公司年报

以大全能源为例,2020年硅粉采购金额超10亿元,占当期采购总额的近八成。

图片来源:大全能源2020年年报图片来源:大全能源2020年年报

一旦硅料过剩不得不停产之际,动辄数十亿元乃至百亿的投资是否会变成泡沫?

热门资讯